被海蜇蜇伤后可通过脱离接触、清洗伤口、药物治疗、局部处理及就医治疗等方式处理。具体处理方式需根据蜇伤程度及症状严重程度而定,若出现严重过敏反应需及时就医。
1、脱离接触
被海蜇蜇伤后应立即远离水域,避免再次接触海蜇触须。若皮肤上残留触须或刺丝囊,可用镊子或卡片等工具小心移除,不可直接用手触碰,以免加重皮肤损伤。
2、清洗伤口
使用海水或食醋冲洗蜇伤部位,避免用淡水冲洗,否则可能激活残留刺丝囊释放毒素。冲洗时间建议持续15-30分钟,有助于清除毒素和减少皮肤刺激。
3、药物治疗
若出现局部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可遵医嘱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物。疼痛明显时可使用布洛芬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止痛药,皮肤破损处可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
4、局部处理
用冰袋或冷毛巾对蜇伤部位进行冷敷,每次10-15分钟,间隔1-2小时重复,可减轻肿胀和疼痛。避免搔抓或摩擦伤口,防止继发感染或皮肤溃烂。
5、就医治疗
若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意识模糊等全身过敏反应,或伤口面积较大、疼痛剧烈难以缓解,需立即前往急诊科处理。医生可能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抗休克治疗,或进行伤口清创、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等处理。
被蜇伤后需密切观察24小时内的身体反应,尤其是儿童及过敏体质者。日常接触海水时建议穿戴防护衣物,避免触碰不明海洋生物。若自行处理无效或症状加重,切勿拖延就医时间,以免毒素扩散引发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