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率的正常范围通常根据年龄不同有所差异,一般新生儿至青春期心率会逐渐减慢。家长可通过触摸脉搏或使用听诊器测量孩子的心率,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新生儿时期的心率较快,安静状态下正常范围约为每分钟120-140次。随着生长发育,婴儿期心率逐渐下降至110-130次/分,幼儿期维持在100-120次/分。学龄前儿童心率通常在80-110次/分,而7岁以上儿童接近成人水平,约为70-100次/分。青春期结束后心率稳定在60-100次/分。
儿童心率受活动量、情绪状态、体温变化等因素影响。剧烈运动、哭闹或发热时可能出现生理性心率加快,休息后多可自行恢复。若发现孩子安静时心率持续超过正常范围,或伴有面色苍白、呼吸困难、晕厥等症状,需警惕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日常应注意避免过度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睡眠,定期进行儿童保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