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抑郁症患者为何产生自杀倾向?

黄鹏 精神科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三甲

抑郁症患者产生自杀倾向可能与神经递质失衡、认知扭曲、社会支持不足、疾病严重程度以及共病情况等原因有关,需及时就医明确诱因并干预。

1.神经递质失衡

抑郁症患者常存在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分泌异常,这些物质参与情绪调节和冲动控制。当递质水平显著降低时,患者可能对负面情绪失去调节能力,产生绝望感并出现自杀意念。临床常使用氟西汀、舍曲林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改善失衡状态。

2.认知扭曲

患者常存在“无望、无助、无价值”的认知三联征,过度关注负面信息并低估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扭曲的思维模式可能导致其认为自杀是摆脱痛苦的唯一途径,需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纠正错误认知。

3.社会支持不足

长期缺乏家庭理解、社会孤立或遭遇重大负性事件的患者,自杀风险显著增高。研究显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使自杀风险降低40%,建议家属加强陪伴并协助患者建立社交联系。

4.疾病严重程度

重度抑郁症患者常伴有持续两周以上的严重情绪低落、快感缺失及睡眠障碍,其自杀风险是轻度患者的5-8倍。此类患者需密切监护,必要时住院进行强化治疗。

5.共病情况

合并焦虑障碍、双相情感障碍或物质滥用时,患者冲动控制能力进一步下降。特别是伴有严重失眠或躯体疼痛时,可能通过自杀行为寻求解脱,需多学科联合治疗原发疾病。

若患者出现自杀意念或制定具体计划,应立即至精神专科医院就诊。家属需清除家中危险物品,保持24小时陪护,并遵医嘱规范使用抗抑郁药物,结合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改善症状。早期系统化治疗可使70%以上患者的自杀倾向得到有效控制。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