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炎有可能引发盆腔炎,但具体是否会发生与感染类型、治疗及时性以及个体免疫力等因素有关。若阴道炎未得到及时控制,病原体可能上行扩散至盆腔,导致炎症发生。
阴道炎患者若感染某些特定病原体,如淋病奈瑟球菌、沙眼衣原体等,这些微生物具有较强的侵袭性,可沿生殖道黏膜上行至子宫内膜、输卵管及盆腔腹膜,引发盆腔炎性疾病。此外,细菌性阴道病导致的菌群失衡可能削弱局部防御机制,增加继发盆腔感染风险。患者免疫力低下或存在宫腔操作史(如人工流产术)时,病原体更易扩散至盆腔。
若阴道炎未规范治疗,炎症持续存在可能导致宫颈黏膜屏障功能受损,使病原体更容易突破宫颈防线。同时,频繁的阴道冲洗等不当处理可能将病原体推向宫腔方向,进一步增加盆腔感染概率。
出现阴道炎症状时应及时就诊,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有助于降低炎症扩散风险。若伴有下腹疼痛、发热等盆腔炎症状,需立即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