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少的女性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治疗原发疾病、定期检查等方式预防闭经风险。月经量减少可能是生理性改变,也可能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等病理因素引起,需根据具体原因进行干预。
1.调整生活方式
长期节食或过度运动可能导致内分泌紊乱,引起月经量减少。建议保持均衡饮食,每日摄入足量蛋白质、铁元素及维生素,适当进行瑜伽、慢跑等有氧运动,避免体脂率过低影响激素分泌。
2.治疗原发疾病
若存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可遵医嘱使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等药物调节月经周期;确诊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者需通过雌孕激素替代疗法维持子宫内膜正常生长,防止闭经提前发生。
3.定期妇科检查
建议每半年至一年进行性激素六项检查、AMH检测及妇科超声检查,动态观察卵巢储备功能。40岁以上女性出现月经量骤减时,需警惕围绝经期提前的可能。
月经量持续减少超过3个月或伴有潮热、失眠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妇科就诊。临床医生会根据阴道超声检查、宫腔镜等检查结果评估子宫内膜厚度及宫腔形态,排除宫腔粘连等器质性病变,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