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时出现难产通常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调整体位、人工破膜、药物促进宫缩、器械助产或剖宫产等方式处理。具体方法需由医生评估产妇和胎儿状况后决定。
1.调整体位
产妇可尝试侧卧位、半卧位或膝胸卧位等姿势,通过改变体位缓解胎头压迫,帮助胎儿调整下降角度。这种方式对母体和胎儿损伤较小,适用于胎位轻度异常或宫缩乏力的情况。
2.人工破膜
医生通过专业器械刺破胎膜释放羊水,减少宫腔容积并增强宫缩强度。此方法需在胎头已入盆且无脐带脱垂风险时进行,可配合缩宫素使用以提高产程效率。
3.药物促进宫缩
对于宫缩乏力者,可遵医嘱使用缩宫素注射液、卡前列甲酯栓或地诺前列酮栓等药物。这些药物能有效增强子宫收缩力,但需严密监测胎心变化,避免引发强直性宫缩。
4.器械助产
当胎头已降至坐骨棘水平以下时,可采用胎头吸引术或产钳助产。这两种方式需评估胎方位和骨盆条件,操作时需配合宫缩发力,可能造成胎儿头皮血肿或产妇软组织损伤。
5.剖宫产
若存在严重头盆不称、胎儿窘迫或产程停滞等情况,需立即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这是处理难产的最终手段,可有效避免产道严重撕裂和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
出现难产征兆时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避免过度焦虑或盲目用力。所有处理措施需在胎心监护和产科评估下进行,产妇应积极配合医生指导,术后注意观察出血量和生命体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