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紊乱一般需通过妇科检查、激素水平检测、影像学检查等项目明确原因。常见检查方式包括医生触诊、实验室化验及超声等,具体需结合个体情况选择。
1、妇科检查
医生会进行外阴、阴道及宫颈的视诊和触诊,观察有无炎症、畸形或肿物。同时可能采集阴道分泌物,排查细菌、霉菌等感染因素。盆腔双合诊可初步判断子宫大小、位置及附件区有无异常包块。
2、激素水平检测
需在月经周期特定时间抽血检测性激素六项,包括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酮等。甲状腺功能五项、抗苗勒氏管激素检测有助于判断卵巢储备功能及内分泌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或甲状腺功能异常。
3、影像学检查
经阴道或腹部超声可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卵巢形态及卵泡数量,鉴别子宫肌瘤、息肉等器质性病变。必要时需进行宫腔镜直视检查或磁共振成像,进一步评估宫腔粘连、腺肌病等复杂情况。
日常应注意记录月经周期变化,避免过度节食或精神压力过大。若伴随异常出血、腹痛等症状,建议尽早就诊妇科,完善相关检查后由医生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