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肥大引发中耳炎时,可通过药物治疗、腺样体切除术、鼓膜穿刺术、物理治疗及日常护理等方式处理。具体方法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医生评估后选择,避免自行用药。
1、药物治疗
腺样体肥大合并中耳炎时,可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等鼻用糖皮质激素,减轻腺样体炎症反应。若合并细菌感染,可口服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中耳积液较多时,可配合桉柠蒎肠溶胶囊促进黏液排出。
2、腺样体切除术
若腺样体肥大反复堵塞后鼻孔或压迫咽鼓管咽口,导致中耳炎频发,需行腺样体切除术。该手术通过切除肥大的腺样体组织,恢复咽鼓管通气功能,从而改善中耳负压状态,减少中耳炎复发风险。
3、鼓膜穿刺术
当中耳积液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或出现听力明显下降时,需在无菌操作下进行鼓膜穿刺术抽液,必要时放置通气管。此方法可迅速缓解耳闷、耳鸣等症状,改善听力。
4、物理治疗
咽鼓管吹张术可通过捏鼻鼓气或导管注气,帮助恢复中耳压力平衡。鼻腔冲洗可清除分泌物,改善鼻腔通气,每日1-2次使用生理性海水鼻喷雾护理。
5、日常护理
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注意保暖防感冒,减少呼吸道感染概率。避免用力擤鼻,指导儿童掌握正确擤鼻方法,防止鼻腔分泌物逆流至中耳。
若出现持续性耳痛、听力下降或反复中耳积液,应及时至耳鼻喉科就诊。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声导抗和耳内镜检查。腺样体切除术后的患者需注意口腔清洁,术后1周内避免剧烈运动。中耳炎患者游泳时需佩戴耳塞,防止污水进入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