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心理疾病患者如何建立社会支持?

黄鹏 精神科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三甲

心理疾病患者建立社会支持通常需要家庭支持、专业心理咨询、社区资源利用、互助小组参与以及日常社交维护等方式。合理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心理困扰,促进康复进程。

1、家庭支持

家庭成员的理解和陪伴是心理疾病患者重要的支持来源。家人应主动学习疾病相关知识,避免误解或指责,通过倾听和情感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定期组织家庭活动如共同进餐、散步等,有助于增强患者的归属感。

2、专业心理咨询

心理医生或社会工作者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等专业干预,帮助患者建立应对机制。医疗机构通常配备心理咨询门诊,患者可定期接受心理评估,医生会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的社会功能恢复计划。

3、社区资源利用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设心理健康服务站点,提供康复训练、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部分社区会组织心理健康讲座或艺术治疗工作坊,患者参与这类活动既能获得专业指导,又能扩展社会接触面。

4、互助小组参与

由医院或公益机构组织的病友互助小组,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情感交流空间。成员间分享康复经验,能减少病耻感,增强治疗信心。这类小组通常由专业心理师引导,确保交流内容的建设性。

5、日常社交维护

鼓励患者维持适度的朋友交往和同事联系,简单的社交互动如电话问候、共同观影等都能提升社会联结感。同事的理解性工作安排、朋友不刻意回避的态度,有助于患者逐步重建社会功能。

心理疾病患者建立支持系统需循序渐进,家属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避免过度保护导致社会功能退化。若患者出现拒绝社交或情绪持续低落,应及时联系专业心理机构进行干预。社会支持的建立需要患者、家庭和社会多方协同合作。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