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可能是由内耳疾病、前庭神经元炎、脑部疾病等原因引起的,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治疗。若频繁出现眩晕,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以免延误病情。
1、内耳疾病
内耳中的耳石脱落或内淋巴液循环异常可能引发眩晕,常见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和梅尼埃病。患者可能出现视物旋转、恶心呕吐等症状,可通过耳石复位手法改善。对于梅尼埃病,可遵医嘱使用倍他司汀片、地西泮片、银杏叶提取物片等药物调节内耳微循环。
2、前庭神经元炎
多由病毒感染前庭神经引起,表现为突发性剧烈眩晕伴平衡障碍。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可配合使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必要时采用泼尼松片减轻炎症反应。若存在明确病毒感染,可选用阿昔洛韦片等抗病毒药物。
3、脑部疾病
脑卒中、脑肿瘤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可能压迫前庭神经通路,导致中枢性眩晕。这类眩晕常伴随头痛、肢体麻木等神经症状,需通过颅脑CT或MRI确诊。治疗包括溶栓、手术切除病灶,以及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物进行二级预防。
出现眩晕时应立即停止活动防止跌倒,避免突然改变体位。日常需监测血压、血糖水平,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若眩晕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有意识障碍,需紧急就诊神经科,通过前庭功能检查、血液生化检测等手段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