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学生心理辅导如何应对青春期叛逆行为?

黄鹏 精神科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三甲

青春期叛逆行为的心理辅导通常可通过建立信任关系、积极倾听、设定合理界限、心理干预及家校合作等方式进行干预。这些方法在理解青少年心理需求,引导其正确表达情绪,促进健康成长。

1、建立信任关系

辅导者需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青少年沟通,避免说教或强制性命令。可通过共同参与感兴趣的活动、保守谈话秘密等方式逐步建立信任,使其感受到被接纳而非评判,为后续辅导奠定基础。

2、积极倾听技巧

采用非暴力沟通方式,运用“我注意到...”“我理解你感到...”等句式反馈。每天预留15-20分钟专注倾听时间,对其表达的情绪给予共情而非立即纠正,如回应“考试压力大确实让人烦躁”,帮助情绪疏解。

3、设定合理界限

与青少年共同商定行为规范,明确不可逾越的底线(如人身安全、法律法规)。采用“当...发生时,我们可以...”的协商句式,保留其选择权。如协商手机使用时长,允许其在作业完成后自主安排1小时娱乐时间。

4、专业心理干预

对持续6个月以上且影响社会功能的叛逆行为,可运用认知行为疗法调整非理性信念。通过角色扮演帮助识别“父母不让玩游戏就是不爱我”等错误认知,配合正念训练降低情绪冲动频率,建议两周1次系统咨询。

5、家校协同机制

建立定期沟通制度,教师每月与家长交流学生在校行为变化。开展亲子工作坊,指导家长调整“成绩至上”的沟通模式,设计家庭互动游戏改善关系。统计显示联合干预可使亲子冲突减少42%。

实施辅导时应注意叛逆期是自我认同发展的必经阶段,不宜简单归为问题行为。建议记录行为日记,区分暂时性情绪宣泄(如摔门)与持续性行为问题(如逃学)。若出现自伤倾向或攻击行为持续加重,应及时联系学校心理老师或专科医院进行系统评估。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