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哪些药物可能加重眩晕症状?

刘红兵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眩晕症状的加重可能与多种药物有关,常见可能诱发或加剧眩晕的药物包括抗高血压药、抗抑郁药、前庭抑制剂、抗生素及镇静催眠药等。具体用药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出现不适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抗高血压药

部分降压药物如硝苯地平、卡托普利等可能因血压下降过快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引发体位性低血压性眩晕。患者在突然站立时可能因血压调节失衡出现头晕目眩,长期用药者需定期监测血压波动。

2、抗抑郁药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和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可能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递质平衡,干扰前庭系统功能。这类药物引起的眩晕多发生在用药初期或剂量调整阶段,通常伴随平衡障碍。

3、前庭抑制剂

苯海拉明、地芬尼多等药物虽用于治疗眩晕,但长期过量使用可能抑制前庭代偿机制,反而加重平衡失调。特别是老年患者可能出现药物蓄积,导致眩晕持续时间延长。

4、抗生素

庆大霉素、链霉素等具有耳毒性的抗生素可能损伤前庭毛细胞,造成不可逆的前庭功能障碍。这类药物引发的眩晕常伴随耳鸣和听力下降,肾功能不全患者更易发生。

5、镇静催眠药

艾司唑仑、地西泮等苯二氮䓬类药物可能过度抑制中枢神经,导致肌肉松弛和姿势控制能力下降。长期使用者突然停药还可能引发撤药性眩晕,需逐步减量。

眩晕症状的诱因复杂,正在服用上述药物的患者若出现头晕加重,应及时与主治医师沟通调整用药方案。日常应注意缓慢变换体位,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定期进行前庭功能评估和血药浓度监测。切勿自行增减药量或突然停药,以免诱发严重不良反应。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