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治疗眩晕的药物如何选择有效?

饶凯华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治疗眩晕的药物选择需根据具体病因,常见的治疗药物包括抗组胺药、苯二氮䓬类药物、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以及抗抑郁药等,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结合病情合理使用。

1、抗组胺药

此类药物可通过抑制前庭神经的兴奋性,减轻内耳平衡感受器的异常放电,从而缓解眩晕症状。例如盐酸异丙嗪片、倍他司汀片等,适用于前庭神经元炎或晕动症引起的眩晕,但需注意可能引起嗜睡等副作用。

2、苯二氮䓬类药物

如地西泮片、阿普唑仑片等,具有中枢镇静作用,可缓解急性眩晕发作时的焦虑和紧张情绪,尤其适用于精神心理因素诱发的眩晕。但长期使用可能产生依赖性,需短期、小剂量使用。

3、钙通道阻滞剂

氟桂利嗪胶囊、尼莫地平片等药物可扩张内耳血管,改善微循环障碍,适用于耳石症复位后残留头晕或梅尼埃病引起的眩晕。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痛、胃肠道不适等反应。

4、利尿剂

氢氯噻嗪片等利尿剂通过减轻内耳膜迷路积水缓解症状,常用于梅尼埃病的治疗。需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避免低钾血症等不良反应。

5、抗抑郁药

盐酸舍曲林片、盐酸帕罗西汀片等适用于精神性眩晕或慢性主观性头晕患者,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平衡改善症状。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避免突然停药引发戒断反应。

眩晕的病因复杂,涉及耳源性、中枢性及全身性疾病等多种可能。建议患者发病时记录发作诱因、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就诊时提供详细信息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因。药物治疗期间需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同时配合生活方式调整如低盐饮食、规律作息等。若眩晕反复发作或伴随听力下降、肢体麻木等症状,需及时进行前庭功能检查、头颅MRI等进一步评估。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