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前囟门是位于头顶前部的菱形柔软区域,由颅骨骨缝未完全闭合形成。它作为婴儿颅骨发育的重要标志,具有缓冲颅内压力、适应头部变形等生理功能。
1、结构和位置
前囟门由额骨和顶骨之间的骨缝构成,呈菱形,触摸时有柔软和轻微搏动感。出生时平均大小约1.5-2厘米(对边中点连线距离),通常在12-18个月逐渐骨化闭合。其位置在头颅正中线偏前,与后囟门形成对应。
2、生理功能
该结构为婴儿大脑快速发育提供空间,分娩时允许颅骨轻度重叠以通过产道。日常可缓冲外力对颅脑的冲击,通过观察其张力变化可辅助判断脱水、颅内压增高等病理状态。正常状态下会随呼吸、哭闹出现轻微起伏。
3、闭合时间
多数婴儿在12个月左右开始闭合,18个月时完全骨化。早产儿可能延迟至矫正月龄后闭合,维生素D缺乏、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会导致闭合延迟。闭合过早需警惕狭颅症,闭合过晚需排除代谢性疾病。
日常需避免按压或碰撞该区域,洗澡时可用温水轻柔擦拭。若发现明显隆起伴发热、呕吐,或严重凹陷伴尿少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定期儿保检查可监测闭合进度,发现异常需完善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