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底疼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扁平足等疾病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就诊查明病因。
1、生理性原因
长时间站立、行走或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足底肌肉和韧带劳损,引发暂时性疼痛。例如穿高跟鞋或硬底鞋时,足底压力分布不均可能引起酸胀感。这类疼痛通常休息后可缓解,适当按摩或热敷有助于改善。
2、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反复牵拉造成的无菌性炎症是常见病因,晨起下地时足跟刺痛明显,行走数步后可能减轻。发病与过度运动、肥胖等因素相关,可通过超声冲击波治疗缓解,严重时可能需要局部封闭注射。
3、跟骨骨刺
跟骨结节处骨质增生可能刺激周围软组织,在长时间负重后引发灼痛。X线检查可见骨刺形成,治疗以体外冲击波、矫形鞋垫为主,若合并滑囊炎需配合双氯芬酸钠凝胶等药物外敷。
4、扁平足
足弓塌陷导致足底筋膜过度牵拉,可能引发足中部疼痛。儿童发育期或成人后天获得性平足都可能出现,定制生物力学矫形鞋垫可有效分散足底压力,配合踝关节稳定性训练效果更佳。
若足底疼痛持续超过两周,或伴有红肿热痛、行走困难等症状,建议尽早就医。骨科医生可通过足部生物力学评估、MRI等检查明确诊断,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避免自行使用止痛药掩盖病情。日常应注意选择缓冲性能好的运动鞋,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