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性痢疾的中医辨证治疗需根据证型选择相应方案,常见证型包括湿热痢、寒湿痢、虚寒痢、阴虚痢、休息痢等。通过四诊合参辨别病机,可针对性采用清热燥湿、温中散寒、滋阴润肠等治法。
1、湿热痢
症见腹痛拒按、里急后重、下痢赤白黏冻,舌红苔黄腻。治宜清热燥湿、调气行血,常用芍药汤加减,含黄连、黄芩、白芍等成分,可清除肠道湿热邪毒。治疗期间需忌食辛辣油腻。
2、寒湿痢
表现为下痢白多赤少、腹部冷痛、口淡不渴。选用胃苓汤加减,配伍苍术、厚朴、炮姜等药物温化寒湿,配合艾灸神阙、关元等穴位增强温阳效果。需注意腹部保暖。
3、虚寒痢
病程迁延、滑脱不禁、四肢不温者,宜温补脾肾、涩肠固脱。真人养脏汤加减含罂粟壳、肉豆蔻等收涩药,配合参附注射液静脉给药。治疗期间需加强营养支持。
4、阴虚痢
常见痢下赤白、量少黏稠、午后低热,选用驻车丸加减,以黄连、阿胶、当归等滋阴清热。可配合耳穴压豆调节脏腑功能,取大肠、交感等耳穴。
5、休息痢
时发时止者多属正虚邪恋,连理汤加减含人参、白术、干姜等扶正祛邪。急性发作期配合中药灌肠,选用苦参、地榆等煎剂保留灌肠直达病所。
治疗期间需注意记录排便次数及性状变化,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建议每日饮用怀山药粥养护脾胃,避免进食生冷瓜果。若出现高热、意识改变等急重症状,应立即中西医结合救治。所有方药使用需经中医师脉诊后调整配伍,不可自行套用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