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中医如何辨证治疗肺气肿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肺气肿的中医治疗需根据证型进行辨证施治,常见证型包括痰浊阻肺、肺肾气虚、痰热壅肺、肺脾气虚等。中医通过药物、针灸及日常调护综合干预,改善肺功能及症状。

1、痰浊阻肺证

患者多表现为咳嗽痰多、胸闷气促,痰液黏稠色白,舌苔白腻。治疗以燥湿化痰为主,常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方中半夏、茯苓可健脾祛湿,苏子、莱菔子能降气化痰。若伴有喘息可加炙麻黄宣肺平喘。

2、肺肾气虚证

症见动则气喘、腰膝酸软、自汗畏寒,舌淡苔白。治法侧重补肺纳肾,方选补肺汤合人参胡桃汤,其中人参、黄芪补益肺气,胡桃肉、五味子补肾纳气。配合艾灸肺俞、肾俞等穴位可增强温补效果。

3、痰热壅肺证

以咳喘气粗、痰黄稠浊、舌红苔黄为特征。治疗宜清热化痰,清气化痰丸为基础方,酌加鱼腥草、瓜蒌皮等清肺化痰之品。对于痰黏难咯者,可配合竹沥水稀释痰液。

4、肺脾气虚证

常见气短乏力、食少便溏等症状,舌体胖大有齿痕。治疗采用六君子汤加减,党参、白术健脾益气,法半夏、陈皮理气化痰。日常可食用山药粥等药膳辅助调理。

中医治疗期间需注意避风寒、戒烟酒,急性发作期应配合雾化等西医治疗。建议患者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体质辨识,根据病情变化动态调整方药配伍,避免自行滥用止咳化痰类药物。稳定期可练习八段锦、呼吸操等改善肺功能。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