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介入治疗通常适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结构性心脏病、外周血管疾病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等情况,具体需根据患者病情由医生评估决定。
1、冠心病
心脏介入治疗常用于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急性心肌梗死的情况。通过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可快速恢复心肌血液供应,缓解心绞痛症状,减少心肌细胞坏死范围。
2、心律失常
对于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快速性心律失常,可采用射频消融术阻断异常电信号传导路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则可通过心脏起搏器植入恢复正常心率。
3、结构性心脏病
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先天性心脏病可通过封堵伞介入治疗。心脏瓣膜狭窄患者可行球囊瓣膜成形术,重度主动脉瓣狭窄者适合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4、外周血管疾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肾动脉狭窄等外周血管病变可通过血管成形术改善血流。颈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可降低脑卒中风险。
5、先天性心脏病
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等简单先心病可通过介入封堵或球囊扩张治疗,部分复杂先心病也可通过复合介入手术改善症状。
出现胸闷、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到心血管专科就诊。医生会根据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结果评估是否适合介入治疗。治疗前后需严格遵循医嘱,规范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定期复查监测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