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疖肿导致的耳痛可通过药物治疗、局部处理、物理治疗等方式进行缓解,必要时需进行手术治疗。常见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止痛药物、局部消毒清理以及切开排脓等,具体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
1、药物治疗
外耳道疖肿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常用药物包括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左氧氟沙星滴耳液等。若疼痛剧烈,可联合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
2、局部处理
需由医生用无菌器械清理外耳道分泌物,使用硼酸酒精滴耳液或鱼石脂软膏进行局部抗炎处理。若疖肿已化脓但未破溃,需严格消毒后穿刺抽吸脓液,避免自行挤压导致感染扩散。
3、物理治疗
早期未化脓阶段可用温热毛巾敷于患侧耳部,每日3-4次,每次10-15分钟。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炎症消退,但需注意温度避免烫伤皮肤。
4、手术治疗
对于反复发作或形成脓肿的疖肿,需在局麻下切开排脓,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后放置引流条。术后需定期换药,并继续使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
出现耳痛症状时需避免掏耳、游泳等可能加重感染的行为。治疗期间应保持外耳道干燥,洗澡时可用棉球堵塞耳道防止进水。若出现发热、听力下降或耳周肿胀扩散等情况,需立即就诊耳鼻喉科进行规范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