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动与病理多动症可通过行为特点、症状持续性和功能影响进行区分。正常好动通常具有自控力且不影响日常生活,而多动症则表现为持久、广泛的行为异常。
正常好动的儿童在需要专注的场合能够主动调节行为,例如课堂或完成作业时,其活动水平与环境要求相符。他们能遵守规则,行为目的明确,且不伴随学习或社交障碍。相反,多动症儿童的核心症状包括注意力缺陷、过度活动和冲动,这些表现持续6个月以上,在家庭、学校等多个场景持续存在,且导致学业受损、同伴关系不良等功能障碍。
多动症常伴有执行功能缺陷,如时间管理困难、任务组织能力差,以及情绪调节障碍。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对立违抗、焦虑等共患病。典型症状包括无法静坐、经常打断他人、丢三落四等,且这些表现与发育水平不相称。诊断需结合DSM-5标准,通过父母访谈、教师评定量表及神经心理学测评综合判断。
若孩子存在跨场景的行为问题并影响社会功能,建议尽早就诊儿童精神科。专业人员将通过临床观察、发育史采集和标准化评估工具进行鉴别,必要时开展注意力测试等辅助检查。早期识别和干预能有效改善预后,治疗方法包括行为干预、家长培训及经专业评估后的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