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介入治疗前通常需要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影像学检查、肝肾功能以及心电图等检查,这些检查有助于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确保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
1、血常规
通过检测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数量,可判断是否存在感染、贫血或血小板减少等情况。若血小板过低可能增加出血风险,需提前纠正后再行介入治疗。
2、凝血功能
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能反映血液凝固状态。脾功能亢进患者常伴随凝血异常,该检查可预防术中术后大出血并发症。
3、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初步观察脾脏大小及血流状态,增强CT或MRI能清晰显示脾动脉解剖结构、病变范围以及周围组织关系,为制定介入方案提供精准定位依据。
4、肝肾功能
血清肌酐和转氨酶等指标可评估肝肾代谢能力。由于介入治疗使用的造影剂需经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造影剂用量或进行水化处理。
5、心电图
介入手术需在放射科导管室进行,术前需排除严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脏疾病。60岁以上患者建议加做心脏彩超评估心功能。
进行脾脏介入治疗前,患者需如实告知医生药物过敏史、既往病史等情况。检查前需遵医嘱禁食4-6小时,穿着宽松衣物方便检查。术后需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并按医嘱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