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通常可以降低婴幼儿感染风险,有助于增强婴儿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这一作用与母乳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密切相关,能够为婴儿提供针对病原体的保护。
1、抗体传递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尤其是分泌型IgA,可直接覆盖在婴儿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表面,阻断病原体侵入,这些抗体来源于母体既往感染或疫苗接种产生的免疫记忆,能针对特定病原体提供保护,减少婴儿发生中耳炎、肺炎等感染性疾病的风险。
2、营养支持
母乳中的乳铁蛋白具有结合游离铁的特性,能抑制细菌生长所需的铁元素摄取。溶菌酶可直接破坏革兰阳性菌的细胞壁,母乳中的低聚糖成分还能模拟细菌受体结构,阻止病原体黏附在肠黏膜上,这些协同作用形成多重抗感染防线。
3、菌群调节
母乳中含有人乳低聚糖,可促进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群在婴儿肠道内定植。健康菌群不仅能竞争性抑制致病菌增殖,还能刺激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发育,增强免疫系统的识别和应答能力。研究显示母乳喂养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风险较配方奶喂养儿降低6倍。
建议母亲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科学喂养,哺乳期间注意营养均衡。若婴儿出现持续发热、拒奶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到儿科就诊评估。对于存在母乳喂养禁忌证的情况,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宜的替代喂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