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梅毒患者血液接触有哪些感染风险

史宇飞 感染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梅毒患者的血液接触存在一定感染风险,但梅毒螺旋体在体外存活时间较短,一般需通过新鲜血液或体液直接接触破损的皮肤黏膜传播。常见的感染途径包括输入被污染的血液、共用针具或职业暴露等。以下为具体风险分析:

1、输血传播

若输入未经规范筛查的梅毒患者血液,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血液直接进入受血者体内。

2、共用注射器具

静脉吸毒者共用针头或注射器时,残留血液中的病原体可在10分钟内保持传染性,通过针具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引发感染。

3、职业暴露风险

医护人员在手术、采血或处理医疗废弃物时,若被污染针头刺伤或血液溅入眼鼻黏膜,存在0.03%-0.3%的感染概率。研究显示完整皮肤接触感染者血液不会造成传播。

4、皮肤黏膜接触

开放性伤口直接接触新鲜血液,如纹身、穿耳洞等侵入性操作中使用未消毒器械,可能形成传播途径。干燥血液中的螺旋体通常在1-2小时内失活。

5、母婴垂直传播

孕妇血液中的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未经治疗的一期/二期梅毒孕妇垂直传播率可达70%-100%。

建议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物品。发生高危暴露后应及时进行TPPA和RPR检测,窗口期后复查。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标准防护,发生针刺伤后立即挤压伤口并冲洗,72小时内预防性注射苄星青霉素。确诊感染者需规范完成驱梅治疗并定期随访血清学检测。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