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引起的肌肉酸痛可以通过日常调理、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对症处理以及及时就医等方式进行缓解。具体措施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必要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1、日常调理
流感期间应保证充分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加重肌肉负担。适当增加饮水量,保持每日1500~2000ml的液体摄入,有助于促进代谢产物排出。饮食上可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以及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为机体恢复提供营养支持。
2、物理治疗
对于酸痛明显的肌肉群,可用40℃左右的热毛巾局部热敷15分钟,每日2~3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配合轻柔的穴位按摩也有助缓解症状,可重点按压合谷穴、足三里等穴位,每次按压3~5分钟。
3、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胶囊需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疼痛明显时可短期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或布洛芬缓释胶囊,但需注意这两种药物不宜同时使用。用药期间需观察是否出现皮疹、消化道不适等不良反应。
4、对症处理
若伴随38.5℃以上发热,可采取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措施。出现剧烈头痛或胸痛时,应及时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排除病毒性心肌炎等并发症。
5、及时就医
当肌肉酸痛持续加重,或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尿量明显减少等情况,需立即就诊。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给予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等静脉抗病毒治疗,必要时进行重症监护支持。
流感恢复期建议保持居室湿度在50%~60%,每日通风2次以上。痊愈后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活动。若肌肉酸痛持续超过1个月,需排查横纹肌溶解等少见并发症,可通过肌酸激酶检测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