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预防骨质疏松症通常可以通过补充钙和维生素D、适当运动、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定期检查骨密度等方式进行综合干预,这些措施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降低骨折风险。
1、补充钙和维生素D
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建议每日摄入1000-1200mg钙质,可通过牛奶、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等食物获取。维生素D能促进钙吸收,每天晒太阳15-30分钟或食用海鱼、蛋黄等食物,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碳酸钙D3片、骨化三醇软胶囊等补充剂。
2、适当运动
每周进行3-5次负重运动如快步走、太极拳,以及抗阻训练如弹力带练习,能刺激骨细胞活性,增强肌肉力量。游泳等非负重运动可改善关节灵活性。运动时需注意防跌倒,建议选择平坦场地并穿着防滑鞋。
3、避免不良生活习惯
戒烟可减少烟草对成骨细胞的抑制,限制酒精摄入量每日不超过15克。减少浓茶、咖啡的摄入量,每日咖啡因总量控制在300mg以内。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4、定期检查骨密度
建议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高风险人群可提前至50岁。若发现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需遵医嘱使用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等抗骨松药物,并定期复查调整治疗方案。
老年人需注意饮食均衡搭配,每日保证500ml牛奶或等量乳制品摄入。外出活动时做好防滑措施,居家环境保持地面干燥、无障碍物。存在腰背疼痛、身高缩短等症状时,应及时到骨科就诊评估骨骼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