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肌酐正常范围通常为男性53-106μmol/L,女性44-97μmol/L,但会因肌肉量、年龄等因素存在个体差异。若肌酐偏高,可能与肾脏损伤、脱水或药物影响有关,需结合具体原因进行干预。
1、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可加速肾功能恶化,需遵医嘱使用缬沙坦、胰岛素等药物控制血压和血糖,延缓肾损伤进展。同时需监测尿蛋白和肾功能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调整饮食结构
建议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6-0.8g/kg,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低于5g,避免腌制食品。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但需注意高钾血症患者应限制香蕉、橙子等水果摄入。
3、药物治疗干预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时可使用尿毒清颗粒改善症状,配合药用炭片吸附肠道毒素。合并水肿时需用呋塞米利尿,但需注意电解质监测。严重肾功能不全需评估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指征,当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ml/min时应考虑肾脏替代治疗。
日常需避免使用布洛芬、庆大霉素等肾毒性药物,保持每日尿量1500ml以上。建议每3个月复查肾功能、电解质及尿常规,伴有皮肤瘙痒或恶心呕吐等尿毒症症状时需立即就医。控制血压在130/8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需维持在7%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