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发烧的特殊注意事项主要包括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补液、合理使用退热药物、积极寻找病因以及预防并发症等。由于老年人机体代偿能力较弱,需谨慎处理以避免病情加重。
1、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建议每2-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优先选择电子体温计测量腋温或耳温。若体温持续超过38.5℃或伴有心率增快(大于100次/分)、呼吸急促(大于20次/分)、血压波动(收缩压大于140mmHg或小于90mmHg)等情况,需警惕重症感染可能。夜间需加强监测频率,注意体温变化趋势。
2、及时补液
发烧会导致隐性失水增加,建议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ml,可选用温开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合并心功能不全者需控制输液速度,每小时入量不超过100ml。观察皮肤弹性、尿量(24小时大于400ml)等脱水征象,必要时进行静脉补液。
3、合理使用退热药物
体温超过38.5℃且伴有明显不适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每日剂量不超过3000mg。避免自行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等非甾体抗炎药,特别是存在消化道溃疡或肾功能不全者。物理降温建议用32-34℃温水擦拭颈侧、腋窝等大血管部位,忌用酒精擦浴。
4、积极寻找病因
除常规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查外,需进行尿常规、胸部X线等筛查。警惕隐匿性感染,如泌尿系感染可能无典型尿频症状,肺炎可能缺乏明显咳嗽。长期卧床者需排查压疮感染,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足部感染灶。
5、预防并发症
加强口腔护理防止真菌感染,每餐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定时翻身拍背预防坠积性肺炎,保持室内湿度50-60%。出现意识状态改变、四肢湿冷或尿量骤减时,应立即就医。
家属需记录24小时体温变化曲线及伴随症状,就诊时携带近期用药清单和既往病历。注意保持环境温度在24-26℃之间,选择棉质透气衣物。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当补充优质蛋白,避免油腻食物加重胃肠负担。若发热持续3天未缓解或出现新发症状,应及时至感染科或老年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