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骨折后预防并发症的方法主要包括抗凝治疗、早期活动、康复训练、体位护理以及营养支持。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综合措施,以降低相关风险。
1、抗凝治疗
髋关节骨折后患者卧床时间较长,血液流动缓慢易形成深静脉血栓。通常需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抗凝药物。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观察有无皮下瘀斑等出血倾向。
2、早期活动
术后24-48小时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踝泵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等床上活动。逐步过渡到床边坐立、助行器辅助站立,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肺部感染和肌肉萎缩风险。活动时需注意保护患肢,避免跌倒。
3、康复训练
术后2周起进行髋关节被动屈伸训练,4-6周后增加主动关节活动度和负重训练。通过直腿抬高、臀桥等动作增强肌力,配合物理治疗改善关节活动度。训练需循序渐进,避免暴力活动导致内固定松动。
4、体位护理
卧床期间每2小时协助轴向翻身,使用气垫床或软枕保护骨突部位。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留置导尿者每日进行膀胱冲洗,降低压疮和泌尿系感染发生率。翻身时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假体脱位。
5、营养支持
增加高蛋白、高钙食物摄入,如牛奶、鱼肉、豆制品等,必要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控制血糖血压水平,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促进骨折愈合的同时增强机体抵抗力。
患者需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出现患肢肿胀加剧、体温升高或疼痛异常等情况应及时就诊。术后3个月内避免患侧卧位和盘腿动作,遵医嘱进行康复锻炼并按时复诊评估功能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