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抗病毒药物长期服用有哪些副作用风险

史宇飞 感染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抗病毒药物长期服用可能引起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损伤、胃肠道不适、免疫抑制及耐药性等风险。具体副作用因药物种类及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1、肝功能异常

部分抗病毒药物需经肝脏代谢,长期使用可能加重肝脏负担,导致转氨酶升高或胆红素异常。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需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

2、肾功能损伤

更昔洛韦等经肾脏排泄的抗病毒药物,长期使用可能引起血肌酐升高、尿蛋白异常。肾功能不全患者需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同时注意监测尿常规及电解质水平。

3、胃肠道反应

奥司他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可能引发恶心、呕吐或腹泻。建议随餐服用减轻刺激,若出现严重腹泻需注意补水,必要时使用蒙脱石散等止泻药物。

4、免疫抑制

长期使用广谱抗病毒药物可能影响免疫细胞功能,增加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风险。用药期间需观察体温变化,出现反复发热或口腔白膜时应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查。

5、耐药风险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不规范用药易导致病毒基因突变产生耐药性。需严格按时服药,每3-6个月进行病毒载量检测,发现耐药应及时更换二线治疗方案。

服用抗病毒药物期间应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避免擅自调整剂量或中断治疗。若出现皮疹进行性加重、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或持续头晕、肌肉酸痛等神经肌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特殊人群如孕妇、肝肾功能不全者需在感染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