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药物预防感染主要适用于特定高危人群、病毒暴露后预防、免疫抑制患者保护等场景,需严格遵医嘱使用。常见适用情况包括预防流感、艾滋病病毒暴露后阻断、器官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预防等。
1、高危人群预防
存在免疫缺陷病或慢性基础疾病的高危人群,如HIV感染者、糖尿病患者等,在病毒流行季节可能需要预防性用药。例如艾滋病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替诺福韦、恩曲他滨等药物降低感染风险,但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2、暴露后预防
发生明确病毒暴露后需紧急处置的情况,如医务人员被HIV阳性血液针刺伤后,应在2小时内开始服用拉替拉韦、恩曲他滨等阻断药物。流感密切接触者可在暴露后48小时内使用奥司他韦预防。
3、免疫抑制患者保护
接受器官移植、放疗化疗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为预防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等机会性感染,可能需预防性使用更昔洛韦、缬更昔洛韦等药物,同时需监测骨髓抑制等副作用。
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预防需严格评估感染风险与用药利弊,普通人群不建议自行使用。建议在高危暴露后24小时内就诊感染科,由医生根据暴露病毒类型、时间窗和个体情况制定方案。日常应注重疫苗接种、防护装备使用等综合预防措施,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