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二醇长期服用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肠道功能紊乱、腹胀腹泻等副作用,还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和药物依赖。作为渗透性泻药,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增加肠道内水分软化粪便,但长期使用可能干扰正常生理功能。
1、电解质紊乱
长期服用聚乙二醇可能因肠道水分大量增加导致钾、钠等离子随体液流失,引发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表现为乏力、心悸等症状。
2、肠道功能紊乱
持续使用会抑制肠道自主蠕动功能,造成肠道神经敏感性下降,停药后可能出现排便困难加重的情况。
3、腹胀腹泻
药物过量或个体耐受性差异可能导致肠道渗透压失衡,引发腹部胀气、水样便等消化道刺激症状。
4、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对聚乙二醇辅料成分产生过敏,出现皮肤瘙痒、红斑等超敏反应,严重时可引起呼吸道水肿。
5、药物依赖性
超过3个月连续使用可能使肠道逐渐失去自主排便反射,形成“不用药不排便”的依赖性,需逐步减量停药。
使用聚乙二醇应严格遵循医嘱,连续服用不宜超过7天。若出现肌肉痉挛、心率异常等电解质失衡表现,或持续腹泻超过48小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慢性便秘患者需配合饮食调整和运动疗法,避免长期依赖导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