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皮疹或体液、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以及呼吸道飞沫传播等方式传染给他人。此外,母婴传播和接触感染动物也可能导致感染。具体传播途径如下:
1、直接接触感染者的皮疹或体液
猴痘病毒可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感染者的皮疹、痂皮、体液(如唾液、血液)传播。例如与感染者发生密切皮肤接触、性接触或共用个人物品时,病毒可能侵入人体。
2、接触被污染的物品
接触被感染者体液或皮疹污染的物品(如床单、衣物、毛巾)可能传播病毒。病毒在干燥环境中的存活时间较短,但在潮湿条件下可能持续数小时至数天。
3、呼吸道飞沫传播
与感染者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时,可能通过吸入其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传播。这种传播通常需要面对面持续接触,普通社交距离的短暂接触风险较低。
4、母婴传播
孕妇感染猴痘后,病毒可能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或在分娩过程中通过产道接触感染新生儿,但此类传播较为罕见。
5、接触感染动物
直接接触感染猴痘的动物(如啮齿类、灵长类)的血液、体液,或被动物抓伤、咬伤,均可能造成病毒传播。
预防猴痘需避免接触感染者皮疹及个人物品,接触可疑动物后及时消毒。若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皮肤疱疹等症状,建议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接触史。医务人员及高风险人群可接种疫苗进行防护,日常注意保持手部卫生和呼吸道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