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蜇蜇伤后是否感染需通过局部症状、全身反应及伤口变化综合判断。若出现红肿扩散、疼痛加剧或渗液化脓等情况,可能提示感染,建议及时就医评估。
局部症状变化是判断感染的重要依据。正常蜇伤后可能出现轻度红肿和刺痛,但若24-48小时后红肿范围持续扩大,疼痛转为持续性跳痛,伤口出现黄白色脓性分泌物或伴有异味,则提示可能继发细菌感染。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蜇伤部位周围淋巴结肿大。
全身反应需特别关注。若出现寒战、发热,体温超过38℃且持续不退,或伴有头痛、乏力、恶心等中毒症状,往往提示感染扩散。儿童或免疫力低下者可能出现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全身炎症反应,此类情况需立即急诊处理。
伤口愈合情况需每日观察。正常蜇伤后5-7天结痂脱落,若伤口持续湿润不结痂,周围出现暗红色浸润边缘或紫斑,按压有波动感,可能存在皮下脓肿。若出现沿淋巴管走向的红色条纹,可能提示淋巴管炎,需立即进行抗感染治疗。
被海蜇蜇伤后应立即用海水或醋冲洗伤口,切勿用淡水冲洗。避免摩擦患处,及时清除残留触须。若出现任何感染征象,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伤口处理,必要时使用抗生素。蜇伤24小时内需密切观察,特别是面部蜇伤或既往有过敏史者,建议尽早就医排查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