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氢过敏反应可能包括皮肤红肿、瘙痒、灼热感、呼吸困难以及黏膜刺激等症状。若接触过氧化氢后出现上述异常反应,建议及时停止使用并就医处理。
1、皮肤红肿
过氧化氢过敏反应常引起接触部位皮肤红肿,通常与局部血管扩张、炎性介质释放有关。患者可能同时伴有皮肤温度升高、紧绷感,严重时可能形成水疱或糜烂。
2、皮肤瘙痒
过敏反应会导致组胺等物质释放,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瘙痒感。患者可能因抓挠加重皮肤损伤,需避免搔抓并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氯雷他定片、地奈德乳膏等药物缓解症状。
3、灼热感
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接触皮肤或黏膜可能造成化学性刺激,引发烧灼样疼痛。此时应立即用清水冲洗接触部位15分钟以上,减少残留物对组织的持续损伤。
4、呼吸困难
若吸入过氧化氢蒸气或雾化颗粒,可能诱发气道痉挛、喉头水肿等过敏反应,出现呼吸急促、喘息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窒息,需立即进行吸氧、使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等急救措施。
5、黏膜刺激
接触眼睛、口腔等黏膜部位时,可能出现刺痛、流泪、充血等刺激反应。需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受影响区域,并遵医嘱使用人工泪液、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等药物。
出现过敏反应后应立即脱离过敏原,避免再次接触过氧化氢制品。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头晕、血压下降等全身性反应,需立即前往急诊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过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