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骨质疏松康复训练有哪些注意事项

龚飞鹏 骨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三甲

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需要注意训练强度、运动方式、防护措施、营养补充以及定期评估等方面,需结合个人病情制定方案,避免运动损伤。

1、训练强度

骨质疏松患者骨骼脆性较高,训练时需循序渐进,避免剧烈或高强度的运动。初期可选择散步、游泳等低强度有氧运动,每次20~30分钟,每周3~4次,逐步增加运动量,防止因过度负荷导致骨折。

2、运动方式

建议选择对关节和骨骼冲击力小的运动,如太极拳、瑜伽等,可增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需避免跳跃、快速转体或对抗性运动,如篮球、跳绳等,以免因外力碰撞引发椎体压缩性骨折。

3、防护措施

训练前需检查场地安全性,避免湿滑、不平坦的地面。建议穿防滑鞋,必要时使用拐杖、护具等辅助工具。老年患者需特别预防跌倒,家中可安装扶手、防滑垫,夜间保持照明充足。

4、营养补充

康复期间需保证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的摄入,如牛奶、鱼肉、豆制品等。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碳酸钙D3片、阿法骨化醇等补充剂,但需定期监测血钙水平,避免过量补充。

5、定期评估

建议每3~6个月复查骨密度,评估康复效果。若训练后出现腰背疼痛加重、活动受限等情况,需及时就医调整方案,排除新发骨折或病情进展的可能。

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需在医生或康复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计划,训练期间避免突然增加运动量。日常需戒烟限酒,减少咖啡因摄入,适度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长期坚持才能有效改善骨质量。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