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和痔疮可通过病因、症状、体征及检查方式等方面进行区分,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肛瘘多由肛周脓肿发展而来,表现为肛周反复流脓、疼痛及硬结;痔疮则因肛垫下移或静脉曲张导致,常见症状为便血、肿物脱出及瘙痒。两者在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上有明显区别。
从病因来看,肛瘘主要由肛腺感染引起,常继发于肛周脓肿,形成连接肛管和肛周皮肤的异常管道。痔疮与长期便秘、久坐、妊娠等因素相关,导致肛门静脉丛血液回流受阻或肛垫支撑结构松弛。
症状方面,肛瘘患者肛周可见外口,挤压时有脓性分泌物溢出,急性期伴红肿热痛,病程呈反复发作特点。痔疮患者排便时可见鲜红色血液附着于粪便表面或厕纸,内痔可出现肛门肿物脱出,外痔则表现为肛周皮下柔软肿物,血栓性外痔可有剧烈疼痛。
体征鉴别需通过专科检查。肛瘘触诊可触及条索状瘘管,肛门指诊可能发现内口,探针检查或亚甲蓝染色有助于明确瘘管走向。痔疮通过肛门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到齿状线上下静脉曲张团块,直肠指诊通常无异常发现。
建议患者出现肛周不适时尽早就诊肛肠外科,通过肛门镜、直肠超声或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明确诊断。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两种疾病的治疗原则不同,需由专科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