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药期间通常需要监测药物疗效、不良反应以及肝肾功能等指标,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具体监测内容需根据药物种类及患者个体情况而定。
1、药物疗效
不同药物的治疗目标不同,需针对性监测相关指标。例如降压药需定期测量血压,降糖药需检测空腹及餐后血糖,抗凝药需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对于抗生素,需观察感染症状是否缓解,体温是否恢复正常。若疗效未达预期,医生可能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治疗方案。
2、不良反应
多数药物存在潜在副作用,需重点观察用药后是否出现皮疹、恶心、头晕等异常反应。如使用他汀类药物需注意肌肉酸痛,服用阿司匹林需观察消化道出血症状,使用抗癫痫药需警惕肝功能异常。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更需加强监测,发现不适需立即联系主治医师。
3、肝肾功能
约60%的药物通过肝脏代谢,75%经肾脏排泄。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抗结核药等肝毒性药物时,需每3个月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转氨酶等指标。肾功能不全者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或造影剂前,必须评估肌酐清除率。出现指标异常时,医生会调整给药方案或进行保肝治疗。
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规定的复诊时间,切勿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用药期间建议记录血压、血糖等日常监测数据,保存检查报告单供医生参考。若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持续性呕吐或黄疸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急诊就医。特殊药物如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血药浓度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