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感冒出现恶寒、发热症状时,一般可通过中成药治疗、解表药物、辅助疗法、退热药物等方式缓解症状。常用药物包括感冒清热颗粒、荆防颗粒等,具体用药需结合病情严重程度调整。
1、中成药治疗
风寒感冒多因外感风寒引起,可遵医嘱选用辛温解表的中成药,如感冒清热颗粒、荆防颗粒、正柴胡饮颗粒等。这类药物含荆芥穗、防风等成分,具有发汗解表、散寒退热的功效,能缓解恶寒、无汗等症状。
2、解表药物
若恶寒严重伴鼻塞流涕,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含有麻黄、桂枝等成分的方剂,如麻黄汤、桂枝汤等。此类药物通过促进体表血液循环加速排汗,但高血压患者需慎用含麻黄的制剂。
3、辅助疗法
建议配合生姜红糖水等食疗,取生姜3-5片加红糖煮沸饮用,利用生姜辛温之性驱散寒邪。同时可用艾叶煮水泡脚,水温控制在40℃左右,每日1次促进身体发汗。
4、退热药物
若体温超过38.5℃且伴有头痛,可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西药退热。但需注意此类药物不宜与含酒精的感冒药同服,用药间隔至少4-6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
需注意用药期间严格避风寒,保持室内温度在22-25℃。用药后若出现大汗淋漓、心悸等不适需及时停药。合并细菌感染出现黄痰、咽痛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联合抗生素治疗。治疗期间宜进食小米粥、南瓜羹等易消化食物,避免生冷油腻饮食。若高热持续3天不退或出现意识模糊,应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