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消化道、皮肤等途径感染,但较为罕见。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带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核被健康人吸入后可能导致感染。
1、呼吸道飞沫传播
这是肺结核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肺结核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会产生直径约1-5微米的含菌飞沫核,这些飞沫核在空气中悬浮数小时,被他人吸入肺泡后可能引发感染。重症排菌患者或未经规范治疗的患者传播风险最高,密切接触者感染率可达20%-30%。
2、消化道传播
饮用未经消毒的带菌牛奶或食用被结核分枝杆菌污染的食物可能引起肠结核,此类传播约占结核病感染的1%-2%。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是主要病原体,随着巴氏消毒法的普及,该传播途径已显著减少。
3、皮肤黏膜传播
破损皮肤接触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痰液、分泌物或实验室直接接种可能导致感染,属于医源性感染的罕见途径,发生率低于0.1%。医务人员操作气道分泌物时应严格佩戴防护装备。
日常预防需注意保持室内通风,每日至少开窗三次,每次30分钟以上。与疑似患者接触时应佩戴医用防护口罩(N95级别),接触后及时进行结核菌素试验或γ-干扰素释放试验筛查。易感人群包括糖尿病患者、免疫抑制患者等,建议定期进行胸部X线检查。若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咳嗽、低热、盗汗等症状,应及时到感染科或呼吸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