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持续低热可能与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肿瘤性疾病等原因有关,需结合伴随症状综合判断,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1、感染性疾病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易受细菌或病毒感染。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肺炎,或尿路感染、肠道感染等均可引起低热,通常伴随咳嗽、咽痛、尿频、腹泻等症状。明确病原体后,一般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颗粒、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若存在局部脓肿,可能需切开引流。
2、免疫性疾病
风湿热、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疾病会导致免疫系统异常激活,产生炎症因子刺激体温调节中枢。此类疾病常伴有关节肿痛、皮疹、黏膜充血等表现。治疗通常需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布洛芬混悬液、甲泼尼龙片等药物控制炎症反应,必要时需进行免疫调节治疗。
3、肿瘤性疾病
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肿瘤可因异常细胞增殖释放致热因子,导致长期低热,可能伴随贫血、淋巴结肿大、皮下出血等症状。确诊后需根据肿瘤类型进行化疗,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环磷酰胺、注射用阿糖胞苷、甲氨蝶呤片等,部分病例需结合放疗或骨髓移植。
若儿童持续低热超过1周,建议及时就诊儿科完善血常规、尿常规、病原学检测及影像学检查。日常需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适当补充水分。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以免掩盖病情或诱发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