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急性期的科学应对方法通常包括禁食和胃肠减压、补液治疗、抗生素治疗、解痉镇痛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患者应及时就医,由医生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1、禁食和胃肠减压
急性发作期需立即停止进食,通过胃肠减压装置排出胃内容物。此举可减少食物刺激引发的胆囊收缩,降低胆道压力,同时避免呕吐物误吸风险。待腹痛缓解、炎症控制后,可逐步恢复清淡流质饮食。
2、补液治疗
通过静脉输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等维持体液平衡,每日补液量需达到2000-3000ml。对于出现电解质紊乱者,需针对性补充氯化钾注射液等电解质溶液,保证每日尿量维持在1500ml以上。
3、抗生素治疗
首选覆盖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的广谱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联合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严重感染时可选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等碳青霉烯类药物,疗程通常持续7-10天。
4、解痉镇痛药物治疗
对于剧烈胆绞痛,可肌内注射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或间苯三酚注射液解除胆道痉挛。疼痛严重者可在排除肠梗阻后,临时使用双氯芬酸钠注射液等非甾体抗炎药,但需严格遵循医嘱控制用量。
5、手术治疗
对于出现胆囊坏疽、穿孔等并发症,或经保守治疗48小时无效者,需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合并胆总管结石者,可同期实施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术后需留置T管引流4-6周。
患者发病后应严格卧床休息,采取右侧卧位减轻胆囊压力。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及腹部超声。恢复期应遵循低脂饮食原则,每日脂肪摄入控制在40g以下,避免暴饮暴食。术后患者需注意切口护理,出现发热、黄疸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