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芍与白芍的主要区别在于来源加工、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以及使用注意等方面。两者虽同属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但需根据具体需求辨证选用。
1、来源加工
赤芍为野生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采挖后直接晒干入药,多为生用;白芍为芍药栽培品的干燥根,需经沸水煮后去皮晒干,常用炮制品。加工方式差异导致二者药性不同。
2、性味归经
赤芍味苦性微寒,主入肝经,偏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白芍味酸甘,性微寒,归肝、脾经,长于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两者寒性程度与作用脏腑存在差异。
3、功效主治
赤芍适用于温毒发斑、血热吐衄等实热证,能清解血分热毒,常用于急性炎症、跌打损伤;白芍主治血虚萎黄、月经不调等虚证,可平抑肝阳,多用于围绝经期综合征、手足拘挛疼痛等症。
4、使用注意
赤芍活血力强,血寒经闭者慎用,孕妇需忌服;白芍收敛性强,阳衰虚寒者不宜单独使用,且不宜与藜芦同用。两者均属寒凉药物,脾胃虚寒者均需配伍温中药。
赤芍与白芍虽有相似名称,但临床使用需严格区分。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根据体质特点、具体证候及配伍需求选择。自行用药可能因药性误用导致不良反应,血瘀证患者尤需注意鉴别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