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耳的全株含有毒性成分,其中种子和嫩叶的毒性较强,误食可能引起中毒反应。其毒性成分主要包括苍耳苷、毒蛋白、生物碱等,这些物质可能对人体多个系统造成损害。
1、苍耳苷
苍耳苷属于肝毒性成分,过量摄入可能导致肝脏细胞损伤,表现为肝区疼痛、黄疸、转氨酶升高等肝功能异常。严重时可引发急性肝衰竭,伴随凝血功能异常。
2、毒蛋白
这类物质对胃肠道黏膜有强烈刺激性,中毒早期会出现恶心、持续性呕吐、腹部绞痛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或黑便。
3、生物碱
此类神经毒素可穿过血脑屏障,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活动。轻度中毒表现为头痛、嗜睡,重度会出现肌肉震颤、抽搐甚至昏迷。部分生物碱还具有心脏毒性,可能引发心律失常。
误食苍耳后4-8小时即可出现中毒症状,潜伏期长短与摄入量相关。中毒处理需立即清除未吸收毒物,包括催吐、洗胃等措施,同时进行血液灌流等治疗。日常需注意避免采摘野生苍耳食用,家长应加强对儿童的看护。若发生误食应立即携带残留物就医,不可自行催吐以免误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