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洞发臭通常与食物残渣滞留、细菌分解产酸、牙髓坏死以及牙龈炎症等因素有关。这些情况可能单独或共同作用导致口腔异味,需及时处理。
1.食物残渣滞留
蛀牙形成的龋洞容易残留食物碎屑,尤其是碳水化合物类物质。这些残渣在口腔温暖湿润的环境中逐渐腐败,被细菌分解后产生硫化氢等挥发性硫化物,从而散发臭味。日常需注意餐后漱口,使用牙线或冲牙器清洁牙缝,必要时可遵医嘱进行龋洞充填。
2.细菌分解产酸
致龋菌如变异链球菌、乳酸杆菌等在蛀洞内大量繁殖,分解食物中的糖分并产酸。该过程不仅会进一步腐蚀牙体组织,还会代谢产生甲硫醇、吲哚等具有腐败气味的代谢产物。建议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定期进行专业洁牙,必要时可遵医嘱应用氯己定含漱液抑制菌群。
3.牙髓坏死
当龋坏深入牙髓腔引发牙髓炎时,坏死的牙髓组织在密闭空间内发生腐败,产生大量腐胺、尸胺等具有恶臭的胺类物质。这种情况常伴有剧烈疼痛或牙齿变色,需及时进行根管治疗清除坏死组织,并配合使用奥硝唑片等药物控制感染。
4.牙龈炎症
深龋可能波及牙周组织,引发牙龈炎或牙周脓肿。炎症部位的脓性分泌物混合血液、坏死组织后会产生腥臭味。此时需进行牙周刮治,局部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并遵医嘱口服阿莫西林胶囊、替硝唑片等抗生素。
若蛀牙洞已出现明显异味,建议尽早就诊进行龋齿修复。日常应保持每天两次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齿,限制高糖饮食摄入,并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未经医生指导避免随意使用偏方处理龋洞,以免加重感染或损伤牙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