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布鲁氏菌病通常需采取避免接触传染源、注意饮食卫生、加强职业防护、接种疫苗等措施。以下从主要预防手段进行说明:
1.避免接触传染源
布鲁氏菌病主要通过接触患病动物传播,如羊、牛、猪等。日常应避免直接接触这些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尤其是流产胎儿或胎盘。处理生肉时需佩戴手套,接触后及时用肥皂水清洗双手。家庭饲养牲畜者需定期对圈舍消毒,发现动物异常死亡应立即上报。
2.注意饮食卫生
未经巴氏消毒的乳制品(鲜奶、奶酪等)可能携带布鲁氏菌。饮用牛奶需煮沸,肉类应充分煮熟至中心温度达70℃以上。避免食用生肉或半熟肉制品,处理生熟食的刀具、案板需分开使用,防止交叉污染。
3.加强职业防护
畜牧属于高危人群。作业时应穿戴防护服、口罩、橡胶手套,工作结束后对衣物进行消毒处理。皮肤有伤口时应暂停接触动物,实验室人员在操作菌种时需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
4.接种疫苗
我国主要对牧区高危人群接种减毒活疫苗(如104M株疫苗),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普通人群无需常规接种,若前往疫区长期居住或工作,可咨询疾控中心评估接种必要性。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或低热,一般1-2天自行缓解。
日常若出现持续发热、多汗、关节痛等症状,应及时到感染科就诊并进行血清学检测。疫区居民每年可参加布鲁氏菌病筛查,早期发现感染者有助于阻断传播链。畜牧业相关企业需定期为牲畜检疫,阳性动物应隔离扑杀,从源头控制疫情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