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多数情况下,轻症患者可通过家庭护理缓解,但出现严重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胃肠炎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症状包括腹泻、呕吐和腹痛。若患者仅有轻度腹泻、食欲减退,且能正常饮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盐补充电解质,进食清淡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缓解。这种情况下通常无需紧急医疗干预,但需密切观察症状变化。
当出现持续呕吐无法进食、24小时内腹泻超过10次、大便带血或呈柏油样、体温超过39℃、出现明显脱水症状如尿量减少、眼眶凹陷时,必须立即就医。婴幼儿、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出现胃肠炎症状时,建议尽早就医评估。治疗方面,医生可能根据病情开具蒙脱石散、益生菌制剂,细菌感染时使用抗生素。
患者发病期间应记录呕吐、腹泻频率及尿量变化。避免自行服用止泻药掩盖病情,特别是伴有发热或血便时。注意手部卫生,对呕吐物、排泄物进行消毒处理。若居家护理24小时后症状无改善或持续加重,应及时到消化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