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前检查传染病四项主要是为了预防母婴传播、保障胎儿健康以及及时进行医学干预。常见的检查项目包括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和丙型肝炎,这些疾病可能通过母婴途径传染,影响妊娠结局。
1.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胎盘或分娩过程传染给胎儿,导致新生儿感染。孕前筛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等指标,可评估病毒活动性。若孕妇携带病毒,新生儿出生后需及时注射慢性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疫苗,阻断率达90%以上。对于高病毒载量孕妇,妊娠期可能需使用替诺福韦等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
2.梅毒
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引起流产、死胎或先天性梅毒。孕前检测梅毒抗体能早期发现感染。确诊后需使用苄星青霉素规范治疗,治愈后再怀孕可避免胎儿神经、骨骼等畸形。若妊娠期发现梅毒,仍需全程治疗并监测胎儿发育。
3.艾滋病和丙型肝炎
HIV母婴传播发生在孕期、分娩或哺乳阶段。孕前发现HIV感染,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将病毒载量控制在检测下限,结合剖宫产和人工喂养,能将传播风险降至2%以下。丙型肝炎虽母婴传播率约5%,但孕前筛查有助于评估肝功能检查,若发现活动性感染,可先使用索磷布韦等药物实现治愈再妊娠。
计划怀孕前进行传染病筛查,可帮助医生制定个性化妊娠管理方案。若检测结果异常,需在感染科和产科医生指导下完成规范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备孕。孕期仍需定期复查相关指标,确保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