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后,接种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前通常需要进行伤口评估、过敏史询问、免疫功能评估、体温检测以及既往接种史核查等检查。这些检查有助于确保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伤口评估
医生会检查伤口的深浅、部位以及污染程度。若伤口较深或位于头面部,可能需要同时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并清创以防止病毒扩散。
2.过敏史询问
接种前需明确是否对疫苗成分(如鸡蛋蛋白、抗生素等)过敏。若存在过敏风险,医生会调整接种方案或采取脱敏措施。
3.免疫功能评估
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术后人群)需检测淋巴细胞计数、免疫球蛋白水平等指标,必要时需增加疫苗剂量或延长接种周期。
4.体温检测
急性发热期体温超过38.5℃时需暂缓接种,待退热后再补种,以免加重身体不适或影响疫苗效果。
5.既往接种史核查
若近期接种过其他疫苗(如破伤风疫苗),需间隔14天以上再接种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避免免疫系统过度反应。
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观察是否有皮疹、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日常避免抓挠伤口,保持局部清洁。若出现发热或接种部位红肿,可通过冷敷缓解症状,持续不退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