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麻醉药后出现头晕、恶心,可能是药物作用、个体差异、低血压或脑缺氧等生理性原因引起,也可能与过敏反应、脑供血不足等病理性因素有关。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
麻醉药物会暂时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可能干扰前庭系统对平衡的调节能力,部分患者用药后会出现头晕。同时麻醉药可能刺激胃肠道或影响胃肠蠕动节律,进而引发恶心感,这种反应通常在药物代谢后逐渐缓解。部分患者因遗传因素导致药物代谢酶活性较低,使麻醉药在体内停留时间延长。例如CYP2D6基因突变者代谢利多卡因能力下降,可能引发更明显的中枢症状。此外,敏感体质患者用药后自主神经调节失衡,也可能加重不适。
椎管内麻醉可能扩张外周血管导致血压下降,当收缩压低于90mmHg时,脑灌注不足可能引发头晕。全麻期间若通气不足或供氧中断,脑组织缺氧会直接引起眩晕、恶心,常伴随口唇发绀、意识模糊等缺氧体征。
若麻醉后出现持续性头晕恶心,建议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症状较轻时可遵医嘱使用甲氧氯普胺片、盐酸昂丹司琼片等止吐药物,配合吸氧处理。出现严重过敏反应需立即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肾上腺素注射液进行急救。术后应保持平卧位休息,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加重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