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丹参的作用是否有科学依据支撑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丹参作为传统中药材,其作用已得到现代研究的科学支撑,主要包括改善微循环、抗氧化、抗炎、保护肝脏及神经保护等作用。临床和实验研究为这些功效提供了依据,但具体应用需遵医嘱。

1.改善微循环

丹参中的活性成分如丹参酮可扩张血管,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研究表明其能促进血液流动,降低血液粘稠度,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缺血等微循环障碍患者具有改善作用,相关实验显示其能提升缺血组织的血氧供应。

2.抗氧化

丹参所含的酚酸类物质能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动物实验证实其可提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减轻氧化应激对心、脑细胞的损伤,这种机制在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3.抗炎

研究显示丹参提取物可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因子分泌。临床试验发现其能减轻慢性肝炎患者的肝脏炎症反应,对风湿性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也有辅助治疗效果。

4.保护肝脏

丹参通过促进肝细胞再生和抑制肝纤维化发挥作用。药理学实验表明其能降低血清转氨酶水平,减轻四氯化碳等毒素引起的肝损伤,对酒精性肝病、脂肪性肝病等疾病具有保护效应。

5.神经保护

丹参酮ⅡA可透过血脑屏障,减少β淀粉样蛋白沉积。细胞实验证实其能抑制神经元凋亡,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动物的认知功能,相关研究提示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防护效果。

丹参需在中医辨证指导下使用,避免与抗凝药物同服。长期服用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孕妇及出血倾向者禁用。建议用药前进行肝功能检查监测,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需及时停药就医。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